新闻
首页 >  我们新闻 >  新华社政论丨擘画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

新华社政论丨擘画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

  • 发布时间:2025-06-01
  • 来源:网络
  •   
  • 打印

  推动沿海地区制度型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引领性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高地■◆◆★★■;更好发挥沿边地区内引外联作用★◆◆★★★,建成若干有效辐射内陆、联通外部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大枢纽;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增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战略腹地功能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始终紧扣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

  从历史的高度认识理解区域发展战略,从对历史和民族负责的角度实施重大战略■◆■■★■。

  “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先后十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三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东北振兴发展倾注巨大心血。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亮相◆★★■★”,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这些会议一届开一次■◆★◆,一个一个抓起来★★,一轮一轮抓下去,久久为功、步步深入★◆■◆★■,必有所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2月26日,习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11年来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为63万亿元,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1%■■★◆★;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广东GDP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为33★★◆■★◆.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达24.7%。

  封关在即,航空维修产业由小变大、集聚发展,正是海南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速释放发展动能的缩影★◆。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庞大而复杂的经济社会运行系统,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行政区和经济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等诸多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改革命题。

  对于一个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广阔海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区域协调发展,绝非易事★◆■。正如习所指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海外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堪比国内循环的发动机和国际循环的推进器,有效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融通资源、推动创新◆■★◆★■、增进共赢,产生巨大协同效应,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利好世界经济复苏★★■。

  2021年底■■★◆■,贾梦霜从北京到雄安新区工作。近两年,她的家人也陆续来到雄安工作定居★◆★★★。去年国庆前夕,他们搬进了在雄安新区的新家。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也为全国区域一体化提供示范★■■■■;

  90年前,当青年学者胡焕庸在地图上描绘等值线人口密度图时,也许并未想过,他自黑龙江至云南画下的一条线◆◆◆★,影响如此深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部署:“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深化东■★◆、中、西、东北地区产业协作,推动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突出抓好这件关乎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持续向纵深拓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积蓄强大势能。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一个个◆◆■■★★“当惊世界殊★★★”的重大工程,越千里山川◆◆◆■◆◆,通四方之利,济万民之需,优化资源空间布局和地区功能分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一时期,在更大范围内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谋划■■,也水到渠成■★★★。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谋篇布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广州在全球科技集群中排名第二,北京◆■◆◆、上海-苏州分列第三和第五。

  从点到线■■★、由线及面,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上的通道枢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窗口前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实践■★■★,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各地区自身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提高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支撑和保障★■★◆■◆。

  立足一域、着眼全局。一片片改革高地、一个个开放前沿■★◆★★,融合联通、相互耦合,中国经济发展纵深空间不断打开。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一个战略■★■■◆◆,习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既一以贯之◆◆■◆、持续深入,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及时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进入新时代,正在快速迈向现代化的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首都?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如何推进?

  铺开地图,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线在太浦河汇于一点★■★★◆◆。正在建设的方厅水院坐落其上★■,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标志性跨域项目。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长江■■◆,中华民族母亲河■★■■,承东启西、接南济北,也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长江经济带9省2市,面积占全国20%左右★★◆,人口比例占全国40%以上■★■。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部署■◆,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黄河上游■◆★■,甘肃兰州■◆■★◆■。滚滚大河奔腾而过,雄浑壮美★■、气势磅礴。

  2024年9月12日,习在这里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擘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黄河蝶变。

  中国启动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新征程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落点。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探索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单独关税区的体制框架基础上,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南海之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彼此呼应、联动发展。沿海岸线一路向北,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北京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张江、合肥、怀柔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群星闪耀。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胡焕庸线★■★◆■”一条与400毫米降水线走向大体一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是一条总体上区隔肥沃与贫瘠的分界线。直至今天★★◆■◆★,胡焕庸线%左右的人口;西北一侧57%的国土,仅有全国约6%的人口。

  “GDP万亿城市”的分布★◆■■,反映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我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折射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全国一盘棋,协同融通、叠加发力,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去年以来,黑龙江、江西等多地分别召开省委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会议★■■,一个名为“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新机制频频亮相■◆◆★◆★。

  通过跨行政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促进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每天早晨步行五分钟,把孩子送到家附近的幼儿园,然后再步行十多分钟就到办公室★★■■。”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

  中国版图上■◆★■■★,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既有联通南北东西的经济轴带,也有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与四大区域板块融合协同★◆■★,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释放出★■★◆■■“1+1N◆■■★■◆”的协调发展效应。

  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协调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如何聚焦“一体化◆★★★◆”破除区域间政策壁垒?如何处理好单个区域战略实施和各区域战略互动融合的关系?

  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手笔■◆”布局日渐明朗■◆★◆,发展势能愈发强劲,一盘着眼全局、纵横联动东西南北、统筹联通国内国外的发展大棋局已经铺展开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人口持续增长。2024年底,雄安常住人口达136.07万人◆■★■◆,★◆■★■★“未来之城”正在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俯瞰华夏神州,沿海岸线自北向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正在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沿长江、黄河,一南一北两条轴带横贯东中西部,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区域板块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势头更加鲜明★★◆■;陆海统筹◆◆■,海洋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带一路★■◆★◆”联通内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探路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

  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东西南北中全面覆盖,成为支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共建■★★★◆“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对接

  一子落◆◆◆◆★■、全盘活。2017年4月1日,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应运而生。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内外形势,经济大省将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更好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聚合发力、辐射周边★■★◆■■、带动全国、联动国际,挑起全国高质量发展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探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应有之义。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根据各地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共有27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三分之一,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有4个和3个城市上榜。上海★◆■★,成为我国首个5万亿元GDP城市★◆★。

  百年变局下◆★■,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比较优势★■◆、制度优势等◆★■★◆,既需要区域内部、区域和区域之间协同融通,持续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活力,打通国内大循环,也要联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

  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立足具体国情■★★■,发挥自身制度优势,深化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用中国理论、中国实践来解决中国问题。

  方厅水院的顺利推进,得益于2023年出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这份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覆盖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各省要立足省情、抢抓机遇■■★★,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左右逢源”“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习为各地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指明方向◆■★。

  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强调■◆◆◆■“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对内★■★★■,提升跨区域关键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完善跨区域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

  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东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均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2015年10月,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说的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不平衡,就要努力去解决,止于至善。”习强调★★■◆。

  对外,通过有条件地区率先突破,开展制度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好对接国际市场和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重要推动力■■★◆◆★。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干部和专业人才交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持召开的第三场有关这一区域战略的座谈会。从★■“深入推动”到★■★■“全面推动”,这一次,强调◆■■★■◆,“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以来,习主持召开9场有关区域发展的座谈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作出顶层设计。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补齐短板,让发展之“桶◆◆”容量更大,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地方工作时,习就写下《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用经济学的◆■★“木桶理论”去阐释协调发展的道理:◆■“发达地区要发挥自身优势,尽力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欠发达地区自身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改善环境、不懈努力。”

  上世纪50年代,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形成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内地发展,形成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我国逐步形成了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如何在全国地域上合理布局,既能化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又能使都市圈和城市群、人口和产业集聚带更好发挥动力引擎作用◆★★◆?

  2018年4月13日★■★★■,习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迎风启航★★★■■。

  2019年8月26日,习在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

  区域,国家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大国经略发展格局的主要依托◆★◆■■。

  “中国人是卓越的管理者。”纽约大学城市规划专家、世界银行前首席城市规划师阿兰贝尔托这样称赞。在他看来■■■◆■,与伦敦、东京等世界其他城市群对比,中国正在走出自己的一条优势地区先行■★、不同地区各展其长的道路★■,彰显◆★◆“中国之治”独特优势■★■★★。

  破除行政区划“有形之墙”、思维观念■◆★★■★“无形之壁◆◆◆★★★”,要打破各地自我小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更好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地方间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二十大后,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合并多个区域重大战略领导小组,意在从更高层面、战略角度■◆◆◆★◆、全局出发,谋划统筹各区域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

  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分量更重。

  贾梦霜所在的公司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互联网产业园,如今这里已有600多人进驻办公。站在公司办公楼平台环顾■◆,隔壁的中国星网总部已迁驻办公,不远处的中国中化大厦和中国华能总部★◆■,已经封顶装修★■。

  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提出要求:“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

  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依托2023年6月启动探索的航空器维修免关税服务新模式■★◆,进境飞机能享受多项优惠政策■◆■,为航司节省10%至15%维修成本◆★。2024年海口海关共监管49架次飞机★■◆■◆■、16台发动机进入保税区开展保税维修,货值311■◆■.3亿元,同比增长3◆◆★◆■.3倍。

  2016年1月5日,在重庆调研的习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一锤定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等10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GDP。这些经济大省■★,无一不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和枢纽位置。

  20世纪中叶,当区域经济学在西方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时候,中国领导的大国,也开始其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区域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习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新征程上,针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区域发展呈现的新格局、新特点,习统筹谋划,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打开中国经济发展纵深空间指明方向。

  一地,习在安徽强调,“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贵州★■★■,指出,“贵州要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爬上梯架检查飞机发动机部件,到机翼下查看大翼结构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飞机维修师正忙着对来自不同国家的飞机提供发动机换发■★★■■、专项维修和飞机封存等服务。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的重要观点,蕴含着深刻的治国理政智慧★★■◆★。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对外开放必须走区域渐进的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谋划,区域协调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相互交融■■,战略协同耦合效应持续释放■◆。

  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西方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提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根据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确定区域经济专业化方向,通过地区间大规模产品交换,实现区域间的比较经济利益,提高整个区域的劳动生产率■◆。

  一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求,■◆★★“要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