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我们新闻 >  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如何做出特色

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如何做出特色

  • 发布时间:2025-06-01
  • 来源:网络
  •   
  • 打印

  2.多平台、立体化融合传播。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传统媒体在做精做细固有阵地的同时,要顺应传播生态的变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打造更多具有年轻态、沉浸感、极致创意和◆■“破圈◆★”效应的原创新媒体节目■◆★。例如,央视推出的《玉渊谭天》栏目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均开设了账号■★◆◆★,对国际热点事件进行实时解读★■◆★■,深受各平台用户关注。

  1◆■.盯热点。追逐热点是大众传播的特点,新闻传播力的提升离不开热点的发酵。对于热点国际新闻,媒体在保持新闻敏锐性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国内受众的兴趣点,做出特色话题,既利用热点提升传播力,又避免落入同质化窠臼★★◆。

  1.全媒体呈现,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除了传统的文字、漫画等形式★■◆,还应用好短视频、动画、主播出镜解读、数据可视化等多种形式,强化内容呈现的直观化、便捷化,适应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实现最佳传播效果◆■■◆★◆。比如■■■,齐鲁壹点客户端国际频道推出的视频产品《樱桃国际》★★★■◆,将主播解读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运用AI优化配音流程,缩短制作时间,提高了内容生产效率和质量。

  3.多主体生产,汇聚传播合力。一方面可以利用新闻论坛、研讨会等平台,与专家、学者及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拓宽信息渠道■■,聚合专业解读和分析◆■◆,为受众提供权威专业的观点。另一方面,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用好用户生成内容(UGC),了解民众对国际新闻和国内民生的看法和建议,使报道更加贴近民众需求。

  2024年4月,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新闻《日本教授:如果不做改变,500年后日本人全姓■★■“佐藤”》。文章对其中的原因做了交代,即日本法律规定夫妻婚后必须同姓,而现实中95%是女性改随夫姓。这是一个很好的◆◆■★★“再创作”素材,背后反映的是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制度。经过深入了解日本姓氏的历史和相关规定的由来★■,以及近年来日本民众发起◆★◆◆“夫妻别姓◆■■”诉讼且全部败诉的事实,笔者撰写了《日本教授一语惊人,■◆“夫妻别姓”阻力来自哪里》■★★■,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背后原因◆■:执政党自民党的“铁票◆■◆◆★”来自国内保守势力◆★★■,自民党出于政治目的不愿进行改革。

  近年来地方媒体传播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是在传播内容★■★◆、方式和逻辑方面单一化或简单化问题依然明显■■。因新闻现场触达能力不足,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往往以文字为主■■,视频、直播等内容制作能力欠缺■★★,用户生成内容(UGC)普遍未起步。

  1◆■◆.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重大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媒体用自己的目光审视世界的变化,发出中国声音的同时,也能拓宽国内民众认知世界的窗口★★★◆,实现对内报道与对外传播的有机衔接。

  2★★■.深解读。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受众不满足于单向■■◆、单线索的事件报道◆■,而是渴望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影响。这对新闻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环境、贸易政策等与国内民生息息相关★★◆,如签证政策对旅游■◆、教育的影响,国际汇率对经贸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而地方媒体一般以国际新闻事件报道及阐述为主,与民生服务结合不足◆★★★,与国际传播职责结合不深。

  2.发挥独特优势,挖掘地方资源。相较于媒体内部的其他团队,国际新闻报道团队往往具备语言优势,且在国际传播资源链接力、国际传播环境熟悉度上更具优势★■◆◆。近年来,齐鲁壹点国际新闻编辑适时转型★★◆★■■,发挥外语优势,挖掘山东文化资源◆★■◆★◆,参与对外传播内容制作和矩阵搭建。比如,2023年尼山国际文明论坛举办期间推出的《壹点双语漫画小壹问道◆◆★■!跟孔子学为人处世》,将新闻漫画、虚拟人物、双语海报等结合起来,分发于国内◆◆■■、国际传播平台,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5月12日,俄罗斯更换国防部长,绍伊古不再担任。新华社的消息不长,没有作进一步解读。但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临阵换将”非同寻常。笔者检索新防长的资料后发现,别洛乌索夫此前是政府第一副总理,而且是一位经济学家。经济专家出任防长,这本身就有新闻价值。笔者由此撰写了《普京为何任命经济专家出任国防部长》对此做出解读:此举更多考虑利用别洛乌索夫的专长,以利于军工综合体的发展,适应战时经济需要。

  我国主流媒体一贯注重国际新闻传播■◆■◆◆,除了中央媒体,众多省级媒体也长期开设国际新闻栏目、版面★★★◆★◆,受众群体较为庞大。

  不过◆■★★★◆,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文化差异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折扣问题,对国际交流带来障碍和挑战。主流媒体需要通过国际新闻传播做好解读和澄清工作,消除偏见和误解,引导民众形成对国际环境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认知,进而营造更加良好的国际舆论格局■★★◆★。

  3◆◆◆■◆.揭本质◆■■◆◆◆。任何新闻事实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环境和原因,分析挖掘这些要素有助于揭示新闻的本质和意义★■■■◆,准确、客观地反映事件的面貌■◆★★■。

  2025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伊始,由商人马斯克领衔的“政府效率部”对美国多个政府部门下手,上演了一出查账★★■★◆★、关停、诉讼等■★◆■■★“剧情”交织的连环戏码★◆★◆。对马斯克■◆■◆■,国内受众很熟悉,但对他领衔的★◆■“政府效率部”却是陌生的。笔者认真梳理媒体报道,整合推出《帮马斯克“整顿”美国的6个年轻人》一文,贴着热点走,为受众提供了更具深度的内容。

  如何摆脱国际报道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困境,一直是困扰众多地方媒体的难题。本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题思路■◆,就地方媒体国际新闻如何做出特色进行探讨■■◆◆★。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2月号,原标题为《地方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如何做出特色》。

  近年来■★★◆■★,在传媒格局深刻变革的进程中■★■,尽管部分地方媒体因种种原因弱化了国际新闻报道,但是■★■,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国民对外交流的意愿和需求显著上升★◆◆★■,文化■■◆■、旅游休闲★★、国际经贸合作等多方面的内外交流越来越密切■★★★◆◆。反映到信息需求上,公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

  当今世界局势纷繁复杂◆★,各国利益交织其中,人们对国际事务的关注普遍增强,国际报道成为媒体提高关注度、巩固受众群体的重要阵地之一★◆★◆★。

  2.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国内民生。及时解读国际政策动态,分析其对国内政策的潜在影响★★,通过专家访谈、数据分析等方式■■■★■◆,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为例◆★■◆★★,该联盟通过加强各国媒体合作★★★■■、扩大各领域资讯交流■★◆■★◆,促进了国际新闻与国内民生的紧密结合。联盟成员通过共同策划报道◆◆◆★■、联合采访等方式,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为国内民众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有益的参考信息。

  与国内新闻有较大不同的是,国际新闻稿源相对单一。地方媒体通常没有外派专业记者,也不易培养可靠的通讯员队伍,国际新闻内容主要依靠转载、摘编国内权威媒体报道。这些内容虽然在内容真实性和导向正确性上有保障,但是难免雷同■◆■■■◆,缺乏媒体特色和原创性◆■★。

  1.提供细分服务■■★◆◆,助力★◆★■◆■“走出去★■■”。将国际新闻与国内民生进行有机融合,找出与国内民生相关的热点话题,有效服务国内民众海外旅游◆◆◆■■★、投资、工作◆★◆◆■、留学等需求。

联系我们